图片新闻
  • 【新华社】习近平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回信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你们好!来信收悉。多年来,你们积极参加“科学与中国”巡讲活动,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推动科学普及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习近平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回信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
      你们好!来信收悉。多年来,你们积极参加“科学与中国”巡讲活动,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推动科学普及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
      2023年7月20日
    21
    2023-07
  • 【人民日报】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一书,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文稿。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重要论述,是科技界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大任务。
      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一书,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文稿。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重要论述,是科技界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大任务。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四个率先”目标,要求“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2019年11月1日,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要求“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取得一大批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科学院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重任,把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核心任务,组织开展抢占科技制高点攻坚行动,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抢占科技制高点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在跟踪模仿中艰难起步,在引进消化吸收中发展壮大,在自主创新中加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创新自信,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力争在世界“科技高原”上出现更多中国人构筑的“科技高峰”。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持续赋能,而且需要在一些重要战略领域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以点的突破引领带动系统能力的跃升,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和强劲动力。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从跟跑迈向并跑和领跑,具备了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科技基础和能力条件。
      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的前途命运。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性领域,聚焦前沿科技和关键技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加快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有力保障国家发展和安全。
      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尊重科研规律”“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从科技发展史看,某些制高点上的重大突破,往往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开拓性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创新活跃期和产业变革期。我们只有全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制高点,才有可能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跃升。
      围绕科技制高点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
      科技制高点通常是指前沿领域的最高点、创新链条上的关键点、创新体系中的控制点。一般而言,科技制高点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引领带动性强,处于科技体系中的关键位置,一旦取得突破,对相关学科领域发展乃至对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引领、带动或辐射作用。二是攻坚难度大,往往需要攻克最前沿、最底层的科学原理问题,突破很多“卡点”“控制点”技术,很多制高点属于“无人区”,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三是任务目标聚焦,制高点不是宽泛的学科领域,而是目标任务非常明确具体的定向性科学和技术难题,需要汇聚最优秀人才、集聚最优势力量进行攻坚。
      综合考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竞争格局和环境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需求,可以从支撑发展力、保障生存力、增强引领力三个方面来选择一批科技制高点问题,着力加强攻关。支撑发展力,就是要围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科技需求,着力解决相关技术“行不行”的问题,以关键点上的突破带动创新能力的系统性提升,增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保障生存力,就是要针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基础原材料、国家安全等面临的挑战,重点解决相关能力“有没有”的问题,有效保障国家在重要基础领域的安全自主可控。增强引领力,就是要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重点解决面向未来“强不强”的问题,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系统观念,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既要解“燃眉之急”,卡哪补哪;又要努力摆脱被动应对局面,力争形成战略主动。二是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既要集中资源突破关键领域的单项技术,掌握创新链上的关键控制点;更要在此基础上打造体系化能力,构筑安全可控的创新生态。三是处理好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关系,既要志存高远,敢于引领、敢于突破;又要防止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努力做到“可望”又“可及”。四是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既要立足自立自强,把科技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又要通过参与高水平国际科技竞争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国际科技界携手攀登科技高峰、共同解决人类面对的重大问题。
      国家科研机构要把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核心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国家科研机构要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打破传统思维惯性,加快转变科研价值理念。抢占科技制高点要求广大科研人员从根本上摆脱跟踪跟随的思维惯性和亦步亦趋的路径依赖,发扬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勇闯科技“无人区”,加快实现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向“该干什么”的转变。基础研究要避免“脱实向虚”的倾向,努力解决国家战略需求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和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性问题。应用研究要避免“舍近求远”的倾向,主动谋划、主动对接、主动支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努力从国家急迫需求和战略需求出发凝练科学技术问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避免“趋易避难”的倾向,树立最高标准意识,敢于“揭榜挂帅”、攻坚克难,敢于啃最难啃的“硬骨头”、打最难打的硬仗。
      改革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国家科研机构具有学科领域全、创新链条全、保障体系全的体系化优势,具有成建制、有组织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是最有基础和条件承担抢占科技制高点攻坚任务的战略科技力量。要积极争取承担和组织实施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任务,以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加快调整优化科研力量整体布局,打破学科、领域、团队壁垒,把相关研究机构组织起来,把创新链上下游的研究力量贯通起来,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协同高效、分可独立作战、聚可合力攻关的大团队科研攻坚模式。
      强化科技评价的使命导向,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抢占科技制高点。要充分考虑抢占科技制高点任务周期长、难度高、投入强、风险大等特点,坚决摒弃科技评价中重数量指标、轻质量贡献的倾向,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建立重大贡献“白名单”制度,把是否真正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是否真正攻克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是否作出实质性、开拓性创新贡献作为核心评价标准。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减少评价频次,让科研人员坐得住、钻得进、研得深。持续完善不同类型人才的分类评价体系,承认个体和小团队在大团队中的贡献,让各类人员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大任务中密切配合、协同攻关、各尽其能、各展其才。
      深化科技资源配置管理改革,为抢占科技制高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着力改变科技资源平均配置、惯性配置的倾向,推动科技资源向抢占科技制高点任务集聚,向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机构和团队集聚,向挑战最前沿科学问题和攻克最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学家集聚。按照以需求定任务、以任务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的方式,逐步构建以稳定支持为主、竞争性经费为辅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赋予科研机构更大的资源配置自主权,同时压实法人主体责任,做到责权利统一。要树立“大资源观”,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攻坚任务,加大人员编制、人才计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仪器平台等各类资源的统筹调配和动态调整力度,一体强化对抢占科技制高点攻坚任务的支持和保障。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勇攀科技高峰、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信心决心和志气勇气,把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科技攻坚任务组织攻坚突击队,把党旗插到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最前沿,为重大任务攻坚、重大成果产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把具有坚定科研理想和崇高价值追求,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的科学家典型挖掘出来,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感召身边人,着力形成人人争做攻坚先锋、齐心协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浓厚创新氛围。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17
    2023-07
  • 马哈沙拉堪大学校长一行来访南京古生物所
    7月6日,泰国马哈沙拉堪大学校长PrayookSrivilai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并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进行双边座谈交流。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副所长王军,以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座谈会。王军主持座谈。
      7月6日,泰国马哈沙拉堪大学校长Prayook Srivilai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并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进行双边座谈交流。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副所长王军,以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座谈会。王军主持座谈。
      王军首先对马哈沙拉堪大学一行的来访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参会人员情况。随后,詹仁斌介绍了研究所的建所历史、主要研究方向、近年取得的代表性科研进展及国际合作情况等。詹仁斌指出,双方于2019年11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之后,开展了系列科研合作。2022年11月在泰国参加由该校主办的第六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期间,研究所出访团组也应邀到访该校就进一步加强合作研究、开展联合科考、联合培养学生、推动标本互展等达成了广泛共识。
      在认真听取完研究所相关介绍后,Prayook Srivilai播放了马哈沙拉堪大学宣传片,并对大学的基本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马哈沙拉堪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富有活力的国家公立大学,也是泰国领先的大学之一。随后,该校负责基础设施发展、研究和创新的副校长Anongrit Kangrang和古生物研究和教育中心主任Mongkol Udchachon也就马哈沙拉堪大学在基础科学研究进展、古生物与自然博物馆建设等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座谈会上,双方人员围绕学生联合培养、推动合作研究、博物馆巡展互展,以及数据库共享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一致同意在前期合作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交流,推动双方战略合作取得实效。
      会后,Prayook Srivilai一行人员还参观了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暨所史展,以及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13
    2023-07
  • 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调研南京古生物所
    6月1日,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一行莅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开展科技创新、国重建设情况调研。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炜陪同调研。南京古生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涛,副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建成陪同调研。
      6月1日,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一行莅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开展科技创新、国重建设情况调研。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炜陪同调研。南京古生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涛,副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建成陪同调研。
      陈之常一行首先参观了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了解研究所历史沿革、发展历程和科技创新情况,听取了杨涛关于研究所工作的简要汇报,并在调研过程中就研究所在前沿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和服务产业部门的应用基础研究情况不时提问。
      随后,陈之常一行调研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技术支撑平台,王军重点汇报了目前研究所关于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进展情况。陈之常积极肯定了研究所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产业支撑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希望研究所继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锐意进取、勇攀高峰,不断取得更多新成绩。
      陈之常指出,南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当前正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明确的总要求、总目标、总蓝图,聚焦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希望中科院南京分院和各研究所进一步发挥“科技国家队”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卡脖子”技术攻关,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对接、全面融合,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宁转化。南京将全力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高端人才引进,持续做好服务保障,优化一流创新生态,为中科院在宁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洪礼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华伟,以及南京市科技局、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陪同参加调研。
    02
    2023-06
  • 威尔士特异埋藏动物群见证寒武纪动物群向古生代动物群演变
    城堡滩生物群揭示了4.62亿年前奥陶纪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面貌。该生物群中大多数生物体型较小,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相关成果于2023年5月1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际科研团队在英国威尔士中奥陶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个保存有大量精美软躯体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揭示了4.62亿年前奥陶纪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面貌。该生物群中大多数生物体型较小,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相关成果于2023年5月1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生物演化重要的直接证据,特别是保存有软躯体的生物类群,为了解早期生物的形态和生态群落特征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窗口,该类型生物群被称为“特异埋藏化石库”。1909年,美国古生物学家沃尔科特(Walcott C. D.)教授在加拿大西南部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中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中发现过此类化石生物群,称之为“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Burgess Shale-type, BST)。此前这类保存完好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通常限于寒武纪,而在年代更新的奥陶纪地层中鲜有发现。
      此次,由南京古生物所外籍科学家Joseph P. Botting、副研究员马俊业与研究员张元动等组织的国际科研团队发现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特异埋藏化石库--城堡滩生物群(Castle Bank fauna)位于英国威尔士中部城堡滩采石场。该地区在奥陶纪时期位于阿瓦隆尼亚(Avalonia)大陆板块,处在南半球温带地区。该生物群地层上部主要由笔石泥岩组成,含火山灰纹层和较厚的凝灰岩互层。通过对笔石(包括Didymograptus murchisoni和Diplograptus foliaceus)生物地层的研究,表明城堡滩生物群的时代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距今约4.62亿年。
      目前为止,城堡滩生物群已发现有170多种生物,涵盖海绵动物、刺细胞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星虫类、曳鳃动物、苔藓动物、环节动物、腕足动物等多个动物门类。其中,海绵动物最为丰富,约40种。许多化石保存着软组织,如消化系统和神经组织如眼睛、视神经和大脑等。另外,该生物群中大多数生物体型较小(1-5毫米长),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值得进一步研究。
      通过与已发表的早奥陶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如摩洛哥Fezouata生物群和威尔士Afon Gam生物群等的对比,研究认为无论是从总体生物还是软躯体生物方面,城堡滩动物群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城堡滩动物群既包括了寒武纪生物群的典型类群,如捕食型生物似欧巴宾海蝎节肢动物,也含有丰富的古生代滤食性的新生类型,如腕足、笔石以及苔藓虫等。
      因此,城堡滩动物群不仅提供了海洋动物群由寒武纪生物群向古生代生物群演变的新视角,也揭示了海洋生态平衡系统从寒武纪捕食型主导向古生代滤食性动物主导类型转变的新阶段。
      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等项目支持。
      论文相关信息:Botting*, J. P., Muir, L. A., Pates, P., McCobb, L. M. E., Wallet, E., Willman, S., Zhang,Y. D., and Ma*, J. Y. A Middle Ordovician Burgess Shale-type fauna from Castle Bank, Wales (UK).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3-02038-4.
      图1 城堡滩生物群中未知软躯体生物
      图2 城堡滩生物中六足类节肢动物
      图3 城堡滩生物群具矿化骨骼生物
      图4 城堡滩生物群群落重建图(杨定华绘制)
    01
    2023-05
  • 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一行来访南京古生物所
    4月20日下午,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Jon Frampton、伯明翰大学中国办公室主任郑颖颐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并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进行双边座谈交流。
      4月20日下午,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Jon Frampton、伯明翰大学中国办公室主任郑颖颐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并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进行双边座谈交流。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副所长王军,以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座谈会。王军主持座谈。
      王军首先对伯明翰大学一行的来访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参会人员情况。随后,詹仁斌详细介绍了研究所的建所历史、主要研究方向、近年取得的代表性科研进展及国际合作情况等。詹仁斌指出,研究所首任所长李四光先生于1913年赴伯明翰大学就读,并于1931年获颁博士学位,研究所与伯明翰大学的合作渊源由来已久,近年来双方在科研及人才培养等领域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认真听取完研究所相关介绍后,Jon Frampton对伯明翰大学做了简要的介绍。伯明翰大学是一所研究方向多样的综合性大学,其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设立了多个与地学相关的学科,并在校内设立了以伯明翰大学第一代地质学家Charles Lapworth命名的拉普沃斯地质博物馆。郑颖颐也介绍了伯明翰大学自2011年成立伯明翰大学中国办公室(广州)后与中国多家高校、研究所以及公司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座谈会上,双方人员围绕学生联合培养、推动合作研究、博物馆巡展互展,以及数据库共享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一致同意在前期合作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交流,推动双方战略合作取得实效。
      会后,Jon Frampton一行人员还参观了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暨所史展,以及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24
    2023-04
  • 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一行来访南京古生物所
    4月20日下午,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Jon Frampton、伯明翰大学中国办公室主任郑颖颐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并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进行双边座谈交流。
      4月20日下午,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Jon Frampton、伯明翰大学中国办公室主任郑颖颐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并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进行双边座谈交流。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副所长王军,以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座谈会。王军主持座谈。
      王军首先对伯明翰大学一行的来访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参会人员情况。随后,詹仁斌详细介绍了研究所的建所历史、主要研究方向、近年取得的代表性科研进展及国际合作情况等。詹仁斌指出,研究所首任所长李四光先生于1913年赴伯明翰大学就读,并于1931年获颁博士学位,研究所与伯明翰大学的合作渊源由来已久,近年来双方在科研及人才培养等领域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认真听取完研究所相关介绍后,Jon Frampton对伯明翰大学做了简要的介绍。伯明翰大学是一所研究方向多样的综合性大学,其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设立了多个与地学相关的学科,并在校内设立了以伯明翰大学第一代地质学家Charles Lapworth命名的拉普沃斯地质博物馆。郑颖颐也介绍了伯明翰大学自2011年成立伯明翰大学中国办公室(广州)后与中国多家高校、研究所以及公司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座谈会上,双方人员围绕学生联合培养、推动合作研究、博物馆巡展互展,以及数据库共享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一致同意在前期合作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交流,推动双方战略合作取得实效。
      会后,Jon Frampton一行人员还参观了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暨所史展,以及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24
    2023-04
  • “地球–生命系统演变”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3月24至27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地球–生命系统演变”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3月24至27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地球–生命系统演变”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上举行了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新元古代和古生代之交地球—生命系统演变》《植物登陆的环境资源效应》和青年项目《新元古代—寒武纪之交构造-环境-生命重大转折事件及其耦合关系》项目启动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中期总结会。
      本次会议邀请项目主管部门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处长张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处长任建国、副处长郑袁明,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张鸿翔,北大地空学院院长张立飞、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副所长王军等领导参加。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周忠和、金之钧、沈树忠、徐义刚、李献华、赵国春、邓军、朱敏,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柴育成、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胡永云、西北大学教授张兴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周浙昆等作为指导专家。
      25-26日期间,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负责人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分别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进行介绍,具体课题负责人也依次详细汇报了课题的实施情况和创新点方案。会上,科研人员和与会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认识地球系统和全球环境演变历史、规律和未来变化趋势,探索地球深部动力过程、地表及地球外圈层、人类活动三者互相作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机理,获取原创性的科学数据,创新地球系统和全球变化研究的方法体系,创建一批全球性和区域数据产品,发展新的理论体系,满足应对全球变化的需求,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支持国内外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自主组建和带领经过长期合作自然形成的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攻坚克难,培养和造就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团队。
      按照项目主管部门实施和管理要求的统一部署,为更好地落实项目拟定的实施方案,促进项目之间的交流合作,南京古生物所和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学院联合主办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参会代表来自超过20家科研单位,总计超过170人。
    04
    2023-04
  • 中科院党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
    3月15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主持会议,交流学习体会并对全院抓好贯彻落实提出要求。
    17
    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