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动态
|
|
|
 |
通知公告 |
 |
 |
相关链接 |
 |
 |
|
|
|
|
|
缅甸琥珀中发现拟寄生性虻类 |
昆虫的拟寄生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捕食行为,分为内拟寄生和外拟寄生。内拟寄生昆虫一般会将卵产入寄主体内,卵在寄主体内孵化并在一定阶段以寄主为食,并通常会导致寄主的死亡。拟寄生行为是昆虫演化史上一个重要的创新,代表了陆地生态系统中一种新的取食模式。拟寄生昆虫在生物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被广...
|
|
|
|
辽西建昌地区发现新的侏罗纪木化石 |
木化石是植物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保存有植物木材解剖结构,在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群的组成特征、植物演化历史以及陆相古气候重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辽西地区侏罗纪髫髻山组地层分布广泛,被认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侏罗纪化石库之一。辽西髫髻山组以前报道的木化石多发现自北票地区,而作为著名的赫...
|
|
|
|
南京古生物所沈树忠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南京古生物所沈树忠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树忠,1961年10月生,1981年毕业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1986年在中国矿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1996-2000分别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
|
|
|
|
早寒武世地层发现最古老的动吻动物化石——始祖动吻虫 |
动吻动物门与兜甲动物门、腮曳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有爪动物门、缓步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共同构成动物界最庞大的分支,即蜕皮动物。动吻动物门是一类较小型底栖生物,终生在海洋中生活,大约有240个现生种,迄今为止,没有化石记录,它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个谜。
近日,由南京古生物所张华...
|
|
|
|
浙江常山发现最早的含串管海绵微生物礁 |
串管海绵(sphinctozoan)在二叠纪-三叠纪曾是重要的造礁生物,在现代珊瑚礁的洞穴内也能找到。虽然此类化石可以追溯到寒武纪,并在奥陶系快速多样化,但是其造礁能力在早古生代一直被认为十分有限,仅在晚志留纪有与叠层石共同造礁的报道。奥陶系的串管海绵在澳大利亚、阿拉斯加、美国加尼福尼亚州、哈萨...
|
|
|
|
陕南早寒武世地层中发现已知最古老的幼虫 |
在演化发育生物学领域有一个已经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争论:最早的后生动物到底是直接发育的还是间接发育的?绝大多数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都有幼虫阶段,因而,生物学家认为间接发育是后生动物发育的原始特征。然而,由于已知的化石胚胎都是直接发育的,古生物学家认为直接发育才是后生动物发育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