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概况简介 机构设置 科研装备 科研成果 招聘招生 信息公开 国际交流 学术出版物 党建文化 所内网页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头条新闻
综合新闻
学术活动
科研进展
通知公告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
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岗位...
南京古生物所2023年招...
相关链接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左图,标本总观。中图,左图中箭头标注的雌性器官细节,显示其顶端实心的突出物(箭头)。右图,中图中箭头标注部分的细节,显示三维保存的、实心的顶端突出物(箭头)。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无珠孔管的类似麻黄植物化石
  对于大多数植物学家而言,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是两个区分明确的植物类群。此前演化生物学家虽然一直努力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但均未成功。近日,南京古生物所王鑫研究员和国家兰科植物保护中心刘仲健教授报道了一种早白垩世的植物化石,则为跨越上述鸿沟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植物化石发现于我国辽宁凌源...
插图 1. A:华南扬子区上奥陶统宝塔组的分布。B:示意现代龙卷风和风暴的分布,赤道两侧10o以内没有上述强对流天气的出现。C:晚奥陶世时推测的华南板块主体位于赤道两侧。
华南奥陶系研究取得新进展
  宝塔组是华南板块奥陶系一套特殊的岩石地层,在扬子区广泛发育和分布,从东到西绵延两千多公里、从南至北最长处有近千公里。该碳酸盐岩地层时代为晚奥陶世早期,厚度从数米到近百米,但其特殊的裂纹构造困扰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特别是国内外的相关地层古生物学家已达一百年的时间,关于它的成因存在多种假说...
拉萨地块郎山组出露范围
西藏拉萨地块白垩纪固着蛤研究取得新进展
  固着蛤是双壳纲马尾蛤目的统称,它们起源于晚侏罗世牛津期中期,至白垩纪末灭绝,繁盛于赤道和近赤道浅海区域,具有重要的分类、演化、地层对比和古地理意义。尽管前人对我国青藏高原和塔里木地区的固着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其分类还需依据更多的化石材料予以进一步修订。   近期,南京古生物所饶...
华南地区其林寨剖面汤粑沟组珊瑚、有孔虫、牙形刺生物地层序列和全球碳同位素曲线对比
华南浅水相区泥盆-石炭系界线牙形刺及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汤耙沟阶(~358.9-346.7Ma)是我国石炭系最下部的一个阶,由金玉玕等在2000年创立,对应于国际年代地层单位的杜内阶。汤粑沟阶命名源自贵州独山等地分布的汤粑沟组,该组由一套浅水相沉积序列组成。迄今为止,汤粑沟组生物地层格架的建立主要依托浅水底栖生物,如珊瑚类和有孔虫类等,导致其时代意义尚存...
申扎地区多门类生物地层分布及古气候演化关系
西藏拉萨地块空谷阶牙形类的发现及其古地理和古气候意义
  当前国际二叠系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牙形类生物地层为标准,而拉萨地块二叠系牙形类化石的研究涉及相对稀少,更缺乏系统的牙形类生物地层的划分。西藏北部申扎地区连续出露完整的二叠系地层,一直被视为拉萨地块二叠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但是这一地区基础的生物地层划分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最近,南京古生物...
黔东北石阡一带坉坪(a)与其它剖面(b)奥陶-志留系界线地层之间的对比。数字代表文中对该套碳酸盐岩地层的进一步划分
华南奥陶-志留纪过渡期壳相地层研究取得新进展
  华南奥陶-志留纪过渡期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完好,研究程度高,是全球上奥陶统赫南特阶底界“金钉子”所在地,已成为研究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及其后残存、复苏与再辐射的经典地区之一。然而,由于区域内赫南特期唯一的碳酸盐沉积(以观音桥组为代表)常分别下伏和上覆于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的黑色笔石页岩,缺少...
共84页  首页上5页上一页81828384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0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210008) Tel:025-83282105 Fax:025-83357026 Email:ngb@nigpas.ac.cn 微信公众号:NIGPAS(中科院南古所)
苏ICP备05063896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