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概况简介 机构设置 科研装备 科研成果 招聘招生 信息公开 国际交流 学术出版物 党建文化 所内网页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头条新闻
综合新闻
学术活动
科研进展
通知公告
新冠肺炎疫情...
关于组织参加中科院南...
劳动节放假通知
相关链接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广西云南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同种工蕨类植物化石
2020-04-03 | 编辑: | 【

  工蕨类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志留—泥盆纪地层中,也是我国华南早泥盆世植物的主要类群。紧贴扁囊蕨(Demersatheca contigua)是中国南方泥盆纪早期植物区系的一种特有的陆生维管植物,对紧贴扁囊蕨的研究对探讨中国南方早期泥盆纪植物的地理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之前的研究认为紧贴扁囊蕨孢子囊穗整体呈圆柱形是由孢子囊近轴瓣陷入孢子囊穗,远轴瓣与孢子囊穗表面平齐所造成,但新的研究发现改变了这一认识。此外,紧贴扁囊蕨最初在命名时缺少模式标本,在后期修订时,其命名问题仍被忽略。所以对紧贴扁囊蕨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较多问题尚未解决和澄清。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泥盆系研究团队的徐洪河研究员、王怿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汪瑶对产自云南和广西早泥盆世地层中的工蕨类植物紧贴扁囊蕨进行了研究。研究团队对云南文山早泥盆世坡松冲组的六块馆藏标本进行了重新观察并对采自广西苍梧早泥盆世苍梧组的十一块新标本进行研究,总结曾经相关文献报道,最终对紧贴扁囊蕨的种征进行了修订,重建其繁殖部分孢子囊穗的模型,讨论了该种的系统命名问题,并对该种的古植物地理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古植物学和孢粉学专业期刊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上在线发表。 

  新的研究发现紧贴扁囊蕨的孢子囊两瓣外凸,孢子囊整体近轴向弯曲,相邻孢子囊彼此之间紧密贴合在一起,才会形成圆柱形的孢子叶球。新研究对这种孢子囊穗的三维形态重建了模型,展示了四列孢子囊纵向交错对生而形成的孢子囊穗结构,不同颜色的孢子囊代表不同列。单个孢子囊呈椭圆形或扇形,开裂线沿孢子囊前缘延伸。并根据《国际藻类、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规》在其原始材料中推选了后选模式标本(在此情况下等同于模式标本),完善了紧贴扁囊蕨命名的合格发表。 

  长期以来,华南植物群被认为是中国早泥盆世植物群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的研究结果又将华南早泥盆世植物群分为三个植物地理亚区系:云南,广西和四川,每个植物亚区系都有各自独特的地方性分子,而且共有的属种类型较少。从属一级别来看,AdoketophytonGuangnania出现在云南和四川地区,扁囊蕨出现在云南和广西地区,只有Zosterophyllum在三个地区均有分布。从种一级别,仅紧贴扁囊蕨同时在云南和广西地区出现。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植物化石记录有限,需要更加详细的植物群研究,以支持不同植物亚区系之间的对比。 

  论文信息:Wang Yao, Xu Hong-He*, Wang Yi, 2020. Morphology, nomenclature and potential paleophytogeographic implication of Demersatheca contigua (Zosterophyllopsida) from the Lower Devonian of Yunnan and Guangxi, southwestern China.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104209. https://doi.org/10.1016/j.revpalbo.2020.104209 

广西云南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同种工蕨类植物化石

图1:云南(A、B、E)、广西(C、D)早泥盆世地层中的紧贴扁囊蕨标本图

图2:早泥盆世工蕨类植物紧贴扁囊蕨繁殖部分孢子囊穗三维模型图示

图2:早泥盆世工蕨类植物紧贴扁囊蕨繁殖部分孢子囊穗三维模型图示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210008) Tel:025-83282105 Fax:025-83357026 Email:ngb@nigpas.ac.cn 微信公众号:NIGPAS(中科院南古所)
苏ICP备05063896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