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概况简介 机构设置 科研装备 科研成果 招聘招生 信息公开 国际交流 学术出版物 党建文化 所内网页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头条新闻
综合新闻
学术活动
科研进展
媒体扫描
通知公告
ARP财务系统开始正常运行
关于切实加强国际合作...
关于新网上报销系统的...
相关链接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扫描
 
见过雨花石化石吗?石中就躺着古生物遗体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朱姝
16日,由扬子晚报和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化石鉴赏大会”如期举行。虽然天上不时飘着小雨,但这丝毫不影响“石友”们的热情。从早上九点开始,三名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专家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一个上午,有数百位爱好者前来鉴定自己的“宝贝”。和去年的鉴赏大会不同,今年的化石质量很高,而且“石友”们也更加专业了。
  最积极:浙江石友15日就赶来

来自浙江金华的艾先生是当天活动最“积极”的,他前天下午就带着自己的化石来到了南京。“我在网上看到扬子晚报发布的信息,就立刻赶过来了。”艾先生此次带来了几大块化石。“这些都是我爷爷传下来的,家里面的人都很珍惜它们,但一直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一看到南京有这样的化石鉴赏大会,我立刻请了假就赶过来了。一会结束了,我还得赶火车回去呢。”

艾先生的“宝贝”一拿出来,就吸引了所有的人。不光个头大,而且一看就很有“来头”。“这些都是我爷爷当年在苏北挖湖的时候找到的,”艾先生说,爷爷去世后,保存这些“宝贝”的任务就交给了他。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专家沈炎彬经过研究鉴定,艾先生的“宝贝”全都是化石。“他的化石质量还是很不错的,一看就知道是脊椎动物的化石。有几块可以确定是鹿化石。还有一块不能确定,但从特征上看,宽度很大,但长度很小,有可能是狐狸的化石。这些化石的‘年龄’,初步估计为几十万年。我们建议他,可以去北京的古脊椎研究所再详细鉴定一下。”

   最厉害:挖地挖到神秘牙化石

“专家,专家,快帮我们看看这些‘牙齿’。”来自安徽蚌埠的张先生夫妇一进门就嚷开了。打开他们的袋子,两块“牙化石”立即呈现在记者眼前。这些牙齿一看就很锋利,尖尖的,每块化石大约有五、六颗牙齿。

“我们一大早就从安徽赶过来了,这两块化石是十几年前在我们那里的山上挖出来的。”南京地质古生物专家章森桂接过化石仔细地看了起来,“你看这些牙齿很尖,说明这个动物应该是食肉性动物,初步看大约有几十万年历史了。但至于这些化石的价值,还要去挖掘现场看,这个最好再由北京古脊椎研究所鉴定。”听到这个消息,张先生夫妇显得很高兴,他们表示,将把这两块化石寄放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由专家和北京古脊椎研究所联系共同鉴定。

  最漂亮:雨花石化石里有“风景”

“这几块化石,算得上这次大会上最漂亮的化石了。”章森桂所说的,是由南京市民徐先生带来的雨花石化石。一颗颗小小的石头上,规则地分布着一个个颜色不同的圆孔,非常漂亮。

“我是个雨花石爱好者,平时就爱买些漂亮的雨花石收藏。这次听说有这么一个鉴赏大会,我特地挑了几块最漂亮的过来看看,没想到竟然是化石。”徐先生说。

经过专家鉴定,徐先生这几块化石是珊瑚化石和辉木化石。“雨花石能有这么漂亮的,确实不多。”古生物专家说。

据介绍,雨花石化石其实就是古代生物死亡后尸体与岩石经过几亿年的演变,慢慢发生了化学反应(硅化作用),最终遗骸与岩石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化石,再经过河流冲刷至雨花石砂砾层,形成雨花石化石。雨花石中的化石形成几率比形成玛瑙石小得多,所以弥足珍贵。雨花石化石的生物结构大多保持完好,是极其难得的古生物材料。很多雨花石上的古生物至今也没能命名,很可能会在其中发现出新的物种,填补古生物空白。

  最用心:小学生要做“化石猎人”

来自南京怡馨花园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屈乐萌,是个有心人。别看他年纪小,带来的东西质量可是相当高。他刚一到,就从包里掏出了五、六块大大小小的石头,连古生物专家都连呼“太厉害了”。“他这几块都是化石,这块是保存得相当完整的三叶虫化石,非常漂亮。”沈炎彬告诉记者,这块化石里的三叶虫的头、胸、尾巴都保存完好,非常难得,距今已经长达4亿年了。

“这块是我在天柱山旅游的时候挖的。”屈乐萌说,这些化石大多是他和父母出去旅游时找到的。从小学二年级时起,屈乐萌就迷上了古生物。“我长大了想做个古生物学家,揭开过去不为人知的谜团。”

古生物专家沈炎彬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化石收藏,这是个很好的现象。“记得我去年在加拿大的时候,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拿过一个他的化石给我看。那块化石是他在学校里的沙坑里找到的,说明这些孩子太有心了。其实化石无处不在,想要找到它们关键要用心。”

  最意外:大自然也会造“假化石”

有真化石,现场同样也有“石友”带来的是假化石。市民张先生自以为他带来的是一块很漂亮的树化石,“你看到石头上一棵棵树了吗,这应该是个真的树化石”。

可结果他刚把石头拿过来,专家就告诉他这是一块“经常出现”的典型性假化石。一般来说,植物化石上的图案应该与植物枝叶的投影一致,其枝叶纹理是清晰的;但这种石头上的纹理只是有点像植物,往往十分模糊。

“这些石头虽然与古植物化石有点类似,但只是大自然制造的‘假化石’,”古生物专家说,火山岩、岩浆岩的裂隙面通常都是凹凸不平的,如果有水渗入裂隙面并长期停驻,那么水中的矿物质如锰、铁等就会渗透到石体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类似植物化石的图案。此类“假化石”若图案美观,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这就是大自然制造的“假化石”


美丽的雨花石化石。朱姝摄.jpg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210008) Tel:025-83282105 Fax:025-83357026 Email:ngb@nigpas.ac.cn 微信公众号:NIGPAS(中科院南古所)
苏ICP备05063896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