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全天会议报到:
10月11日:开幕式,大会报告会,分会场研讨会;
10月12日:分会场学术报告;会间考察活动
10月13日:分会场研讨,大会报告会,闭幕式
会前考察:10月8日–10日(宜昌附近)
会后考察:10月14日–18日,包括湖北、云南、四川、贵州、辽宁等
三、会议规模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参会外宾约100人(包括来自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匈牙利等国家);中方参会人员约200人,总计人数:约300人
四、会议地点 Conference venue
湖北宜昌桃花岭宾馆
五、会议语言:英文
六、会议内容:Conference contents
1. 古生物学学术研讨
2. 古生物化石矿物精品展
3. 古生物科普和出版展
4. 古生物地层学野外考察
七、会议主题 Conference theme
地球历史时期重要时期:古生物革新(Critical Intervals in Earth History:Palaeobiological Innovations)
八、学术报告形式 Oral and poster presentations
1. 大会特邀报告:时间35分钟;
2. 分会主题报告:时间25分钟,包括20分钟报告和5分钟讨论;
3. 分会一般报告:时间20分钟,包括15分钟报告和5分钟讨论;
4. 展板报告(poster):展板尺寸为90cm x 120 cm。需要在会议制定区域提前张贴。
九、学术会议分会场及中方召集人(德方召集人将后续补充)Scientific sessions
S1 早期生命演化 (召集人:袁训来,华洪)
S2 寒武纪特异化石库及埋藏学 (召集人:朱茂炎,张兴亮)
S3 晚古生代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演化(召集人:王向东,冯庆来,孙元林)
S4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态系演变 (召集人:童金南,沈树忠)
S5早中生代海生脊椎动物研究进展 (召集人:江大勇,李 淳)
S6 热河与燕辽生物群研究进展 (召集人:徐 星,胡东宇,姬书安)
S7 三叠纪-侏罗纪转换时期生物多样性变化及环境(召集人:王永栋,邓胜徽)
S8 侏罗纪-白垩纪之交陆地生态系统 (孙春林,任东,王 原)
S9 新生代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召集人:王元青,孙柏年)
S10新近纪古植物与古气候学(召集人:王宇飞,金建华)
S11 综合地层学(召集人:姚建新,王训练)
S12 古生物化石数据库、定量地层学与定量古地理学(召集人:樊隽轩,王玥)
S13 旋回地层与高分辨率地层(召集人:吴怀春,黄春菊)
S14 古植物学与孢粉学 (召集人:王 怿,郑卓,吕厚远)
S15 微体古生物学及应用 (召集人:陈木宏,王汝建)
S16 古生态、古地理与古气候 (召集人:吴亚生,巩恩普)
S17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召集人:邓 涛,欧阳辉,刘武)
S18 分子生物学 (召集人:杨 群,赖旭龙)
S19 地球生物学(召集人:谢树成,曹长群)
S20 青藏高原地层古生物研究进展(召集人:李国彪,纪占胜,罗辉)
S21 古生物博物馆与科普教育(召集人:孙革,王原,冯伟民)
S22 古生物化石及其保护(召集人:王丽霞,陶庆法)
S23 古生物学研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召集人:殷宗军,付巧妹,刘煜)
注:会议分会及召集人仍在征集中,欢迎有关专家积极参与。
十、野外考察路线 Field excursions
(一)会前考察路线:10月8日 – 10日(宜昌地区)
F1宜昌地区前寒武 – 寒武系及埃迪卡拉生物群
领队:万斌,关成国(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F2宜昌地区奥陶系金钉子与二叠-三叠系界线
领队:童金南、牛志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调中心)
(二)会后野外考察路线
F3宜昌及邻近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从海到陆地层和古生物序列(时间:10月14日 – 17日)
领队:童金南、程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地调中心)
起始与结束路线:宜昌-秭归-武汉
F4云南澄江寒武纪生物群(时间:10月14日– 17日)
领队:李国祥、赵方臣(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起始与结束路线:宜昌-昆明-澄江-昆明
F5贵州海相三叠系地层序列及关岭、兴义、盘县生物群(时间:10月14日 – 18日)
领队:孙元林、江大勇(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起始与结束路线:宜昌-贵阳-关岭-兴义-盘州-昆明
F6四川盆地陆相三叠-侏罗系界线及生物群(时间:10月14日– 18日)
领队:王永栋、欧阳辉(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重庆自然博物馆)
起始与结束:宜昌-合川-达州-广元-成都
F7辽西侏罗-白垩系及热河-燕辽生物群(时间:10月14日– 18日)
领队:胡东宇、田宁(沈阳师范大学)
起始与结束:宜昌-沈阳-朝阳-北票-建昌-沈阳
注:每条野外路线的参加人数在10人~30人左右;少于10人的路线将取消。
十一、论文摘要集 Abstract Volume
本次会议的论文摘要集计划在会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每篇论文摘要篇幅在1-3页左右,不含图表,全文用英文撰写,内容包括:标题、作者及其单位、通讯作者邮箱、论文摘要、关键词(4-6个),以及参考文献和致谢等。需要特别注意拉丁文斜体和上下标等标注。论文摘要的格式模板参见附件。
论文摘要的截止时间为6月30日。请在此之前,将论文摘要用附件形式发到学会邮箱:psc@nigpas.ac.cn
十二、野外考察手册 Field Guide Book
本次会议将在会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野外考察指南手册。会议报到时将发给参加野外考察的参会者。请野外考察的领队将指南稿件在6月30日发到学会邮箱psc@nigpas.ac.cn。具体格式要求将后续发给各位领队老师。
十三、会后出版物Conference proceedings
会议结束后,将选择代表性成果出版会议论文集,包括1)Lecture Notes of Earth Sciences: Springer Book;2)德国古生物学会期刊《Pal Zeit》;3)Elsevier国际刊物《Palaeoworld》。
十四、会议注册费 Registration fees
国内参会正式代表: 2000元 人民币
国内参会青年学生代表:1500元 人民币
国内参会代表的注册费将在会议报到时收取,并开具发票。
十五、宾馆与住宿 Hotel booking
正式参会代表:安排在主会场宜昌市桃花岭宾馆,300~400元人民币 每个标间。
青年学生代表:安排在主会场毗邻的若干宾馆,房价为200元人民币 每个标间。
具体宾馆房间预订信息将由会议组委会秘书处后续发给参会注册者。
十六、交通服务 Transportation
宜昌三峡机场:会议报到日10月10日和会议结束日(10月14日)将安排接送服务;
高铁火车站:会议报到日10月10日和会议结束日(10月14日)重要车次,将安排接送站服务。
十七、优秀青年学生学术报告奖 Best Award for Young Scientist
本次会议将沿用第一届中德古生物学国际会议的传统,评选优秀青年学生学术报告奖,包括:优秀口头报告奖 6名、优秀展板报告奖6名。欢迎优秀青年学生积极参会做学术报告并参选。
十八、特邀报告及主题报告
分别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和德国古生物学会邀请特邀报告专家,中、德双方各4-6人,就国际古生物学前沿热点与进展做大会报告。
十九、会议通知发布时间
1) 2017年3月:发出第一轮通知(中文)
2) 2017年6月:发出第二轮通知(中英文)
3) 2017年8月:发出第三轮通知(中英文)
二十、联系方式
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28 2138; 13605172720 传真:025-8335 7026
E-mail: psc@nigpas.ac.cn 学会网址:http://www.chinaps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