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 微体化石预处理实验技术与电镜成像技术培训会

    微体化石预处理实验技术与电镜成像技术培训会微体化石预处理实验技术与电镜成像技术培训会微体化石预处理实验技术与电镜成像技术培训会

    查看更多
  • 南京古生物所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入学入职教育系列活动

    9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举行了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入所教育启动仪式,所领导班子成员、导师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2020级15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查看更多
  • 中海油实验中心一行调研南京古生物所

    9月10日,中海油实验中心地质副总师曲日涛等一行7人调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就南黄海盆地泰州组、阜宁组的生物地层和烃源岩评价等进行了交流,并积极讨论了生物地层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应用前景。调研期间,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涛,地层古生物咨询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与曲日涛一行进行了座谈交流。

    查看更多
  • 揭秘一亿年前介形虫的有性生殖行为

    介形虫是一类具有双瓣壳的水生微型甲壳类动物,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将近5亿年。地层中保存其双瓣壳的化石非常丰富,但其软体部分通常不易保存。最近,来自中、德、英的研究团队

    查看更多
  • 石盐流体包裹体揭示中国东部第三纪海侵迹象

    中国东部白垩纪晚期至第三纪早期,发育了大量内陆含盐油气盆地,例如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江苏油田和江汉油田等。自1979年在胜利油田发现海生枝管藻与龙介虫化石之后,中国东部是否发生过海侵成为了石油学界争论的焦点,海侵所在的层位往往富集蒸发岩与主力烃源岩,因此这一问题造成持续了40多年的学术争论。

    查看更多
  • 特异标本再研究首揭几丁虫作为一类未知原生生物的生殖模式

    作为一类已灭绝的具有机质壳壁的海洋微体生物化石,几丁虫广泛存在于奥陶纪至泥盆纪的各类海相沉积物中,在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对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自1931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关于这类小瓶小罐小棒状化石的生物学属性就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

    查看更多
  • 贵州独山中泥盆世鸡窝寨生物礁的生物多样性

    腕足类赫南特贝--三叶虫尖盾虫动物群(Hirnantia-Mucronaspis Fauna)是4.4亿年前生活在显生宙第一次大灭绝两幕之间、已知地理分布最广、延续时间最短的一个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图1)。正是这个动物群,铸就了地球历史海洋生物演化的一个传奇。

    查看更多
  • 孢粉研究揭示早中生代四川盆地古环境和烃源岩意义

    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产量最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普光和广安地区发现了新的大型天然气田,引起了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盆地内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陆相含煤地层也是其重要的产气层位之一。研究显示,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具有广阔前景,下侏罗统珍珠冲组也是重要的含油气地层。在盆地东北缘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下侏罗统珍珠冲组陆相地层中都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然而,目前对于其所含古生物化石所指示的古环境和烃源岩潜力的研究仍相对薄弱。

    查看更多